在德佑军的炮击之下,打了袁军一个措手不及,虽然德佑军的炮击远不及袁军密集猛烈,但这时由于袁军的大意,并没有在阵地上构建完善的战壕掩体,顿时被打得伤亡惨重。 而在炮击之后,德佑军趁势发动了进攻,袁军本来就被德佑军的炮击打得落花流水,那里还抵挡得住,立时就被德佑军打得大败,酉水北岸的袁军虽然想过河支援,但德佑军也早有安排,在进攻之前就派出人手将河上的浮桥全部炸毁,令北岸的袁军有力也使不上。结果南岸的袁军一直退到占领的德佑军阵地,才凭借着阵地防御,算是免强止住了败势。 这一下袁世凯也有些沉不住气了,本来胜利在望了,怎么一下子又被打回来了呢!而这时顾问团再次向他建议,酉水南岸虽然大败,但袁军己退回阵地,有原来的战壕工事为依托,守住阵地不难,而这时德佑军全部投入酉水南岸进攻,北岸守备必然空虚,因此这时应集中兵力,在酉水北岸向德佑军的新防线发动进攻,只要突破了德佑军的新防线,德佑军在南岸必会自动撤军而且也难以再坚守下去,袁军的胜算依然不小。 但这时袁世凯却犹豫了起来,认为顾问团的建议过于冒险,毕竟现在占领的德佑军阵地是3面受敌,守备的压力不小,万一阵地被攻破,不仅进攻的军队全军覆没,恐怕连自己防线也守不住了,因此袁世凯再三思索,最终决定将酉水北岸的军队都撤回阵地里,先守住阵地,并重新振顿军队再发动进攻。 而这一次反击,德佑军取得的胜利也大大出乎拉玛和马丁内斯的预想,他们本来只想将袁军击退一段距离也就行了,那知竟然一举将酉水南岸的袁军赶回到原来的阵地,北岸的袁军也主动撤退了,不仅新防线稳定下来,而且这一胜利也令德佑军的士气大增,一扫颓势。于是两人的头脑也有些发热,决定一股作气,继续发动进攻,夺回原来的阵地,于是两人下令,命德佑军从三个方向向袁军发动进攻。 但这时酉水北岸袁军己经撤回阵地,并且稳住了阵脚,袁世凯虽然进取心不足,但谨慎却是有余,这几天时间,一直都在布置阵地里的防御工事,现在到是派上了用场。而且袁世凯也知道阵地决不容有失,于是冒着危险亲自赶到阵地里坐镇指挥战斗,并且还拉了100余门火炮在阵地里布置,一定要守住现在的阵地。 结果德佑军猛攻了3天,袁军凭借防势工事和强大的火力,始终牢牢的守住阵地,而且德佑军损失惨重,拉玛和马丁内斯见状,也不敢再攻下去,只得下令军队退回阵地驻守。 德佑军撤军之后,袁世凯也松了一口气,但只是守住阵地还不算成功,因为德佑军又建立了一道防线,只有将这道防线再突破了,这次作战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。而这时袁世凯手下的诸将却分为两种意见,段祺瑞就认为,德佑军的防线是刚刚建立的,防御力远不如被袁军占领的防线,因此只要袁军重振旗鼓,再次向德佑军的防线发动进攻,还是有很大的把握可以攻破的,冯国璋、曹琨、张怀芝、张勋等人也都赞同再进攻。 而王士珍却反对再进攻,因为德佑军的防线虽然是刚刚建立,但现在德佑军己有准备,就算德佑军的防线差一点,但德佑军凭人数优势,也不好对付,而袁军经过连日的激战,不仅师老兵疲,而且锐气耗尽,再发动进攻只能消耗兵力,到不如暂时停战,重新休整部队,再寻找其他的机会。这个建议则是得到了顾问团的支持。 这时袁世凯也是左右为难,因为一但停战,那么为了这一次战争所投入的一切人力物力就全部都前功尽弃,而再找其他的机会又谈何容易;但如果再发动进攻,他也确实没有多少把握,万一不能攻破德佑军的新防线,还白白消耗兵力,那可就得不偿失了,因此袁世凯思来想去,最终决定还是发动一次进攻,看看效果再说,如果还是向前次突击那样,势如破竹,则一股作气突破德佑军的防线,如果德佑军的守备严密,难以突破,就立刻停战,再作其他打算,这样也不会损失太大。 于是袁军又进行了两天的准备,一方面是集结兵力,另一方面也是调集火炮,这次进攻的是第二镇,因为在前期的战斗中,第二镇在酉水北岸进攻,是自行撤回阵地,并没有被击败,而且在前期战斗中损失的兵力基本得到补充,袁世凯又对第二镇的士兵军官进行重奖,鼓舞士气,并且又集中了200余门火炮,在酉水北岸再次向德佑军的防线发动进攻。 但进攻的情况果然如王士珍所预料的那样受挫,一来是在这几天时间里,德佑军也一直都在加强新防线的修建,并将新防线沿长到10余公里,虽然还未和原来的防线连结上,但留下的缺口也不足以让德佑军形成突口,同时德佑军也在防线上集中了大量的火炮,袁军也不能肆无忌惮的对德佑军的防线进行火力打击,而失去了炮火的掩护,想要靠步兵突破德佑军的防线谈何容易,因此进攻只进行了一天,袁世凯就知道这一次进攻并不好打,干是也就彻底死了心,下令停止战斗,退回阵地去防守。 当然德佑军也不敢逼近袁军的阵地,因为在双方阵地中间的这一带地区都没有掩体,谁都无法立足,因此只能守在各自的阵地里,十分默契的形成了停战。 停战之后,双方都忙着重新布置阵地,补充兵员,德佑军忙着将防线连上,并扩大自己阵地的纵深;而袁军则向前挖掘战壕,层层向德佑军的防线推进。 这一次战争,共计持续了12天时间,袁军一方共计投入67000左右兵力,阵亡11254人,受伤23176人,失踪1054人,战斗减员近半,同时还俘虏敌军士兵1321人;德佑军共计投入兵力约10万,阵亡25132人,受伤38156人,失踪2755人,战斗减员超过6成以上,不过也俘虏了袁军的士兵271人。 从双方的兵力损失来看,袁军无疑是占有明显的优势,无论是阵亡还是战斗减员人数,德佑军都是袁军的两倍以上,但从作战目地来说,尽管袁军突破了德佑军的阵地,但德佑军迅速的建立并守住了新防线,因此袁军并非达到自己的作战目标,相反尽管德佑军付出了重大的代价,但仍然挡住了袁军的进击,并未让袁军形成突破,可以说德佑军实现了自己的战斗目标。 不过这一战双方的损失都不小,因此在短时间内,也都无力再发动大规模作战,于是双方的阵地又恢复了平静,重新进入到互相对持的局面。 而华东政*府的军事顾问团全程观摩了这次战斗的全过程,并且通过飞机的空中侦察,也基本了解在战斗过程中,双方的动向,而且也对袁世凯提出了一些建议,有些被袁世凯采纳,有些被拒绝,但也尽到了顾问的义务。 现在战斗结束,军事顾问团也整理好相关资料,将整个战斗过程详细的记录下去,并且还附了一份从袁军的角度对这次战争的分析评价。 顾问团认为袁军在这次战争中的成功之处在于,一是前期的准备充份,不仅准备了足够的火力,而且对军队也进行了充份阵地近战的训练;二是充份发挥了炮兵的火力作用,由其是在战争的初期,袁军的步炮协同配合十分默契;三是在战壕近战中,充份发挥了步兵的单兵火力,各种轻重武器互相配合,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。在战争的初期袁军成功的攻入德佑军的阵地,并突破德佑军的阵地,正是这三点,也值得人民军认真的学习。 而袁军最终仍然没有达到自己的作战目地,原因也有三条,一是在突破了德佑军的阵地之后,袁军的战术过于保守,将战斗的重心转为向两侧攻击,扩大突破口,而未能继续向纵深进击,这就给了德佑军布置新防线的时间,自己也错失了达到作战目地的良机;二是在没有作好进攻德佑军新防线的时候,袁军的阵地过于逼近德佑军新防线,因为没有构建完善的阵地,结果遭到德佑军的炮击,受到沉重的打击,成为这次战争的转折点;三是袁军各部队之间的战斗力差距太大,这次负责进攻的袁军第二镇、第三镇占据了袁军大量的资源,战斗力虽然增强了,但在无形中削弱了其他部队的战斗力,导致袁军主要依靠这两个镇作战,一但这两个镇需要休整时,其他的部队顶不上来,导致持续作战的力不强。 报告写好之后,顾问团发回青岛,然后只留少数人留在袁军中,作为联络,而其余的人都在机场安置,毕竟现在也没什么事情,顾问团留在袁世凯的军中也没什么用武之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