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在洪武十六年,朱元璋设置了衮冕制度。 皇帝十二章,日、月、星辰、山、龙、华虫六种织于衣,宗彝、藻、火、粉米、黼、黻绣于裳,戴十二旒冕。 亲王上衣绘火、山、龙、华虫、宗彝五章花纹,下裳绣藻、粉米、黼、黻四章花纹,共九章,戴九旒冕。 世子七章,八旒冕。 郡王五章,七旒冕。 而朱楩从头到脚的一身衮冕,乃是妥妥的龙袍制度,而且还是最庄重的格式。 哪怕朱元璋,平时穿的都是皮弁服上朝的,在宫中更是穿常服与便服。 只有到了祭祀天地、宗庙、社稷等一系列重要场合时,才会如此隆重。 不过今天朱楩是大婚之日,确实很隆重。 可问题是,也不该是他穿啊? 但是文武百官却没有一个人提出疑问的。 也可能是因为,以冯胜、傅友德为首的那批高级将领还未归来?也或者是因为六部的一些大佬刚被砍头,所以没人敢提出质疑? 朱楩站在殿前,转头看去。 只见徐妙锦身穿凤冠霞帔,端坐于八抬大轿之上,越过宫门,也是从金阶之上,抬入殿门前。 还是那句话,这种级别的流程,已经属于帝后婚礼,因为这相当于把徐妙锦抬入宫中,有入主后宫的意思。 否则一般女子是不能上殿的,别说侍女不敢,就连马皇后,也都是把朱元璋喊到后宫商谈事务。 可徐妙锦此时却进入了大殿。 紧随其后的就是汤欣与木邱了。 本来作为偏妃,她们不能走正门的,轿子规格也要低许多。 可今天不同,三女情同姐妹,加上朱楩的意思,三女同走正门,且轿子规格也是一样。 包括汤欣与木邱的凤冠霞帔,也和徐妙锦一模一样。 若是三女长得再相似一点,简直就是三胞胎连连看、消消乐了。 随着三位新娘登场,婚礼正式开始了。 其实整个婚礼流程无比繁琐,包括在来正殿之前,朱楩还先去焚香祭天祭祖了一番,以及到华盖殿拜了九次。 而且这还只是开始。 排列在大殿左右两侧的文武百官,此时依次上前,向朱楩与三位新娘祝贺贺词。 然后就是由负责礼仪的官员,开始宣读祝词。 最后,朱楩还要携带三位妻子拜天地。 没错,别说他是太子了,就是皇帝迎娶皇后,一样也要拜天地。 “一拜天地。” 朱楩与妻子们面冲殿外高空,缓缓拜了下去。 “二拜高堂。” 龙椅上,朱元璋老神在在的坐在那里,而在他的身边,周贵妃也母凭子贵,难得有机会坐在龙椅上,一起接受新人的跪拜。 照理来说,只有皇后才有资格,甚至不能经常的坐在龙椅上。 而且要是马皇后还在,那么坐在龙椅上的只能是她,并且会取代生母周贵妃的位置,以所谓嫡母的头衔接受新人的跪拜。 生母,自然就是指生身亲母。 而嫡母,则是指庶出孩子管父亲正妻的正式称呼。 两拜之后,就礼停了。 毕竟这是皇家婚礼,而非普通百姓人家。 如果是在民间百姓人家,此时就该夫妻对拜,然后送入洞房了。 但是现在还不能送他们入洞房。 而是朱元璋缓缓开口,说道:“朕生于兵荒马乱之中,见惯了民间疾苦,与那残暴不仁的贪官酷吏,和腐败不堪的北元王庭。于是奋发而起,决意驱除百年之患,复我中华大地之昌盛。” “自开国以来,朕自认从未懈怠,也从未忘记初心。有洪武一朝,朕事必躬亲,杀贪官也从不手软。上对得起神祇,下对得起万民。” “然,咱老朱家得天独厚,使吾有诸子分忧解难,而今更有十八子朱楩独领风骚(这里的风骚不是字面意思啊,是指能力超群出众,没有谁可与之相比),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” “而今咱也已经过了甲子之年,自古人活七十古来稀,咱可不想一直赖着这张龙椅。” “吾儿楩儿听宣。” 朱楩心里一动,立即跪拜下来:“儿子朱楩,听宣。” “今日咱有心传位于你,以你那些讲不完的不世奇功,还有你的能力,天下有目共睹,你配得上这张龙椅。” “但是咱也得告诉你,须知百姓的不易。咱年幼的时候就深知饥饿的苦,也亲历过亲手埋葬亲人的痛。如若你有朝一日敢违背初心、民意,咱绝不饶你。” 朱元璋的声音,响彻在大殿内。 其实朱元璋对朱楩的态度转变,是从朱楩献出那些种子时才开始的。 是因为朱元璋一直都有个愿望,他要创立一个,能够使天下人全都吃饱穿暖,不用再忍饥挨饿的大明盛世。 如果他只是一门心思想享受的话,大明早就烂了。 甚至不惜背负滥杀功臣的骂名,因为最初那批淮西勋贵自持有功大明,就想作威作福,岂能容忍? 如果这样,那他们与北元有何不同? 所以朱元璋不担心朱楩的能力,却告诫他,绝不可愧对百姓。 朱楩抬起头,掷地有声的答应道:“请父皇放心,儿臣绝不敢忘记您的教训。” 朱元璋点点头,从一旁龙案上拿起一方玉玺,那正是朱楩终于从蒙古草原找回的,已经丢失多年的传国玉玺。 “新皇接玺。” 第(2/3)页